在4月17日召開的第六屆“中國公路科技創新高層論壇”上,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司長趙沖久作了題為《中國公路的科技創新》的主旨報告,向與會代表簡要介紹了近年來中國公路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和成效。 路基路面技術取得多項重大進展,功能性和耐久性有了顯著提高 近年來,隨著中國高速公路建設重點向中西部轉移,針對這些地區復雜地質地形和惡劣氣候條件等眾多世界級難題,交通運輸部組織了從勘察設計、建設施工、養護管理和生態環保等方面系統開展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形成了以凍土、膨脹土和沙漠等6類筑路成套技術為代表的特殊地質地區公路建設關鍵技術,保障了中西部地區大規模公路基礎設施建設。 長大橋梁建設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眾多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近年來,中國圍繞涵蓋基礎和理論、設計、施工、監理、質量評定、管養和舊橋加固等6大門類的公路橋梁學科體系初步成形。依托橋梁實體工程的創新和科研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為實現橋梁強國的夢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隧道建設和運營技術進步迅速,完成一大批重大科研項目研究和推廣 近十年來,中國公路隧道年均增長率51%,近三年高達102%,遠高于路與橋的增長,公路隧道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近年來,中國建成以秦嶺終南山隧道、上海崇明長江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等世界級工程為代表的1830座長/特長隧道。目前,中國已是世界上公路隧道最多、發展最快的國家。總體而言,我國公路隧道建設與運營技術正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西部交通建設技術攻關計劃的實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自中國大規模啟動“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計劃”以來,交通運輸行業在公路基礎設施建設與維護、運輸服務、交通安全、綠色交通等五大技術領域開展了上千項課題研究,完成投資逾33億元,共取得直接經濟效益899億元,投入產出比達1﹕27。 趙沖久在報告中強調,交通運輸部提出“十二五”交通運輸科技創新要努力做到“五個面向”,并加快信息化建設。我們要統籌推進創新能力建設、重大科技研發、成果推廣應用和標準化建設。圍繞交通運輸建設、管理的共性和關鍵性技術,繼續加大投入,注重消化吸收前沿技術,加強基礎性、引領性重點項目研發,解決制約行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問題。 趙沖久在報告中指出,作為交通運輸行業科技創新重要的載體和平臺之一,中國公路學會多年來一直發揮科技平臺優勢,在公路行業科技成果的申報、推廣和交流方面作了大量具體工作,在促進科技進步和成果推廣方面的作用日益明顯。自2002年舉辦“中國公路科技創新高層論壇”以來,在推廣科技成果、交流技術經驗、傳播科技創新理念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他說,本屆論壇的召開,正值“十二五”規劃實施的關鍵時刻,意義重大。本屆論壇得到了眾多國際公路組織和各國專家的大力支持,說明公路科技創新發展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應該不斷加強國際和地區間的交流,廣泛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參與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實踐,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長效機制,促進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更好地發揮科技對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交通運輸科學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 來源: 中國公路網 作者:潘永輝 張玉奎 圖/郭少軍 ) |